孟彦说 发表于 2025-3-18 11:38:28

特朗普宣称与中方通话,外交部回应

随着特朗普关税政策出台,中美新一轮贸易战似乎拉开了序幕。这种背景下,特朗普的那句“已经和中方高层通话”的说法让不少人以为,两国关系有望迎来和解。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特朗普宣称与中方通话,似乎另有目的


中国外交部明确表示,中方只在特朗普就职前三天与其团队有过一次通话,并没有所谓的“最新通话”。看来,特朗普这次是自说自话,而西方媒体的分析也印证了一点:这位美国总统可能是为了应对他那四面楚歌的国内政策以及国际贸易上的摩擦,所以抛出了这样一个“和缓”的烟雾弹。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
在特朗普宣布对所有出口至美国的钢铁和铝征收25%关税之后,全球对关税战的忧虑达到顶峰。如今,“希望中美关系缓和”的呼声在国际社会中此起彼伏。特朗普面对国内外施加的各种压力,不得不采取某种程度的怀柔政策,以释放缓解信号。但问题来了,信号是真实的合作意图,还是只是一种缓解压力的策略?
观察特朗普的言行,我们不难发现,自他再次就任美国总统以来,对中国的态度似乎发生了某种转变。他不再轻率批评中国,甚至不吝赞美之词,称赞中国的教育和科技发展。然而,这样的表态背后,是否隐藏着更深的战略部署呢?对于习惯性高调的特朗普来说,突然的低调反而让人觉得不对劲。俗话说:越是安静的湖面,底下越有暗流涌动。
在如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下,任何微小的动作都值得我们警惕,因为它们极有可能成为引发巨变的导火索。


(特朗普显然所图不小)
夸奖背后,或隐藏着更大的危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特朗普在言语上表现得很客气,一方面是因为中国飞速发展的实力,另一方面则可能是在酝酿更大的“杀招”。
以特朗普政府内阁为例,成员名单中充斥着一大群对华鹰派人物。这些人不仅立场强硬,甚至对中国事务发表过不少激进言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新任国务卿鲁比奥,其早在上任之前就频繁谈及台海问题,掌权后便迅速召集美日澳印四国外长会议,对南海及台海事务指指点点。特朗普此番用人安排,无疑映射出其对华政策的底色:强硬且充满敌意。
在加入关税这支“大棒”后,特朗普又把重心转向经济战场。本月初,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决定对中国商品加征10%的关税。


(特朗普对中国部分产品加征关税)
随后,特朗普再次宣布对所有进口钢铁和铝商品征收25%的关税,尽管他表面上声称这是针对全球的举措,但美国媒体却指出,他的真正目标仍是中国。原因很简单:中国在全球钢铁和铝生产中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即便美国不直接从中国购买这些产品,也很可能通过第三方国家变相地受到中国市场的影响。
这场贸易摩擦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更深层次的博弈。特朗普执政团队中的鹰派人物不断施压,让中美关系陷入僵局。双方在经济与战略利益上的对立,使得局势愈发紧张。然而,在应对特朗普政府咄咄逼人的关税政策时,中国所展现出的敏捷反应和强硬立场,也给了世界一种信号:事关国家利益,中国绝不会后退一步。
“遏华”的背后,是对中国深深的担忧


进入特朗普“2.0”时代,美国的核心目标却从未改变:遏制中国崛起。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特朗普有意对美国的国际战略进行了一系列调整,这种调整不仅涉及地缘政治布局,还有对盟友关系和军事部署的重新规划。


(特朗普与普京)
首先,特朗普表达出希望兼并加拿大、格陵兰岛以及巴拿马等地的意图,试图使美国成为一个更具威慑力的全球性帝国。这些看似疯狂的想法,或许在特朗普的逻辑中是为未来与中国摊牌做准备的重要步骤。
其次,特朗普政府正在拉拢俄罗斯,希望与其建立起更加紧密的关系。通过牺牲乌克兰作为筹码,特朗普试图在美俄之间达成某种默契,以此在亚洲地区对中国形成新的压力。
此外,在中东这个全球战略的核心区域,特朗普政府也没有闲着。他提出直接接管加沙,试图在这片长期动荡的土地上扩大美国的军事存在。这一举动,显然是在为美国在中东的长远利益铺路,同时也是为了在国际事务中增加谈判筹码。


(解放军有实力捍卫国家安全)
面对特朗普的一系列动作,中国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冷静应对,提升自身综合实力,是中国的主要回应手段。工业化和科技创新领域的迅猛发展,使得中国有能力在国际舞台上保持稳健姿态。而在军事力量上,中国不断加强近海防御能力,令美国在其传统优势领域无法随心所欲。
纵观特朗普的新时期战略,他试图通过多方布局巩固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尽管这些策略在某些层面上可能短期奏效,但要真正实现遏制中国崛起的目标,绝非易事。

感谢网友投稿51吃瓜来源,若有侵权,联系51吃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特朗普宣称与中方通话,外交部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