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发现更多内容
首页
分类
目录
索引
标签
酷站
搜索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首页
今日吃瓜
海外吃瓜
校园
搞笑
网红明星
社会
手机版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圈子
用户
好友
道具
勋章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首页
›
热点吃瓜
›
海外吃瓜
›
环球圆桌对话:慕安会冲击波震荡欧洲
0赞
赞赏
手机版
扫码打开手机版
把文字装进口袋
返回列表
环球圆桌对话:慕安会冲击波震荡欧洲
[ 复制链接 ]
环球网
2025-3-18 10:17:40
马上注册,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环球时报赴德国特派记者 邢晓婧 李艾鑫 环球时报记者 胡锦洋】
编者按:
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于2月14日至16日举行,美国副总统万斯在会议开幕当天的演讲引发欧洲一片哗然。俄乌冲突能否实现停火止战?欧洲追求的“多极化”能否实现?中国为世界安全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这些都是本次慕安会的热议话题。本期“环球圆桌对话”邀请三位中外学者就此展开讨论。
鲍韶山:
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前总理陆克文政策顾问
王义桅:
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
孙成昊: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美国掀起的冲击波
王义桅:
美国副总统万斯这次在慕安会“世界的美国”专场的演讲中,直接点明欧洲安全威胁既非俄罗斯亦非中国,而是源于欧洲内部,且公开批评欧洲不仅硬实力不行,软实力也难发挥作用,与美国仅共享安全却不共享价值,让会议现场的欧洲国家代表唏嘘不已。难怪有欧洲人称,2024年美国大选不是权力交接,而是“政权更迭”(regime change)。
实际上,面对特朗普团队的第二次执政,一些欧洲人还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可以牺牲与中国的合作,推动中美竞斗而自己渔翁得利。其实,欧洲已缺乏近代搞均势战略的能力,这最终会进一步损害欧洲的战略利益。因为,在技术经济层面,美国已经把欧洲视为竞争者。特朗普团队拿捏欧洲的力道会比之前更大、范围更广。面对美国新政府,中国反而更淡定。
孙成昊:
慕安会主要聚焦欧洲安全和跨大西洋关系等相关议题,在乌克兰危机延宕、美国政府换届的背景下,今年慕安会释放何种信号,引发外界很多猜想。从我参会的情况看,在欧洲安全议题上,讨论最多、听众最多的还是与乌克兰危机相关的会议。
从乌克兰危机延伸开来的是欧洲防务建设问题和欧美关系。欧洲代表基本上都强调欧洲会继续加强防务建设,但也强调欧洲的防务是对北约的补充,体现出欧洲短期内无法摆脱对美国的安全依赖。有意思的是,美国副总统万斯的演讲几乎绝口不提乌克兰危机,更多在谈论美国自身对安全、民主等问题的理解,并摆出了教育欧洲的态度。从现场反馈看掌声寥寥,我与不少国家代表交流,他们几乎都对美方演讲表达了失望,有人甚至认为万斯此次讲话是为了在德国大选前表达对德国右翼政党的支持。从内容上看,美国对欧政策在未来四年将出现较大调整,除了经贸、安全领域外,在价值观方面,美国新政府认为欧洲在民主制度、言论自由等方面出现“倒退”,这一点是很多人之前没想到的。
考虑到欧洲国家在防务问题上短期仍无法做到完全自主,因此其接受美国 “乌克兰和平方案”的可能性存在。但欧洲强调两点:一是必须尊重乌克兰作为主权国家的权利;二是美国要给予乌克兰和欧洲充分安全保障。因此,从短期看乌克兰危机或许不会继续升温,但要想“握手言和”仍需时间。美国在强硬逼迫欧洲接受其和平方案的同时,也需在欧洲安全或经贸问题上与欧洲达成新共识,以巩固或重构大西洋同盟体系。
欧洲对世界的四重隐忧
鲍韶山:
在今年慕安会开幕前,主办方公布了《2025年慕尼黑安全报告》。这份报告从“军事态势”到“经济影响力”等多个角度,描绘了一个雄心勃勃的中国,声称“中国倡导多极秩序,在全球南方广受欢迎,但这最终只是为积累力量以与美国进行战略竞争而打的幌子”。报告还称,中国正试图将金砖国家集团……定位为七国集团的抗衡力量。我认为这是一个典型的“投射”案例。换句话说,就是将自己的动机和做法强加于他人,导致的结果是加剧了猜疑和偏执。中国自上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来,对多极世界的倡导是一贯的。此外,这种动机的强加还导致以“非此即彼”的方式分析全球局势的本质:在这里,要么是美国,要么是中国(二元对立)。全球经济的转型和世界技术的发展,根本不支持“一对一”霸权更替的可能性,同时还能保持现有体系不变。
至于金砖合作机制,它是几十年前自然形成的,西方国家之前没有认真对待。金砖合作机制通过协调和调整,专注于自身的共同发展,并不像七国集团那样行事——即作为一个准(自我任命的)全球“执行委员会”。
孙成昊:
我注意到今年的报告提到“美国不再被视为稳定之锚,而是一个必须对冲的风险”,因为美国政府对“领土侵占”表现出浓厚兴趣。相比去年,今年参会的各国专家(除美国外),都认为新政府领导下的美国所带来的风险在增加,但大家聚焦的点各有侧重。有的聚焦地缘政治风险,比如一些人担心美国在俄乌问题上只是为了谋求个人短期执政成果,施压各方达成的“和平安排”长期看不可持续,反而可能造成欧洲安全面临更大风险;美国在中东问题上的倡议也遭到一些参会代表质疑,认为美方过多聚焦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布局。有的聚焦经贸议题,如认为经济安全化的趋势日益加剧,美国掀起的“关税战”有扩大化趋势,甚至一些国家可能效仿美国,采取更加“保护主义”的对外经贸政策;有的聚焦全球治理风险,尤其是提及大国地缘政治博弈严重干扰全球治理合作。
王义桅:
本次慕安会报告主题是全球从美国主导的单极后冷战时代,转向没有单一意识形态观点占主导地位的多极世界,我认为这道出欧洲对世界四重隐忧。一是“无序无极”,欧盟前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曾感叹“世界如丛林,欧洲如花园”,就反映出这种心理。二是“无序有极”(中美两极),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本次会议演讲中提到,“世界处于中美两极博弈的风险”,而强调规则和秩序的欧盟有被边缘化的风险。三是“有序无极”,前些年的慕安会报告提及“后西方”“后真相”,就反映了这种担忧。四是“有序有极”,指的是陷入 “多极化,化欧洲”窘境。日前,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人工智能行动峰会上主张欧洲走出AI第三条道路,就是为了走出这一窘境。
世界需要什么样的多极化?
王义桅:
欧洲与多极化有不解之缘。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到维也纳体系,欧洲一直寻求多极化。直到二战结束,形成两极体系,欧洲致力于联合自强的一体化,“序”取代“极”成为欧洲追求。慕尼黑安全会议就是60年前的跨大西洋协调讨论世界安全问题的平台,致力于塑造西方治下的国际秩序。
冷战结束后,尤其是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欧洲再燃多极化雄心,因为欧洲骨子里还是倚重于美国。但随着美国陷入反恐战争泥潭,单极时刻走向结束,欧洲的多极化热情遭遇挫折。如今,随着全球南方的兴起、AI革命到来,以及特朗普团队的回归,欧洲的“序”与“极”纠结,实际上出现同时衰落的尴尬。
孙成昊:
冷战后国际格局从单极转向多极不是单独某个事件所决定的,而是全球去权力分布经历长期调整的结果,包括美国霸权的相对衰弱,欧洲、中国以及全球南方国家等群体性崛起,国际格局朝着更加分散的多极化发展。
欧洲一方面应当继续维护多边主义。在联合国、G7、G20、WTO等多边平台上,欧洲可以发挥桥梁作用,推动国际合作,特别是在全球安全、气候治理、数字经济等领域维护多边主义框架。欧洲另一方面应当继续谋求“战略自主”,增强自身影响力,不卷入地缘政治对抗,拓展自身外交空间,减少面对大国博弈的被动性,发展为稳定全球形势的重要一极。
鲍韶山:
显然,尽管西方与中国交往了数十年,但仍然存在诸多“误解”。西方看待中国的方式与中国看待自身的方式之间仍存在巨大鸿沟。根深蒂固的偏见是原因之一。冷战遗留问题在西方某些人群中仍发挥着作用。但还有其他原因,这与西方文明数百年来所展现的“使命感”和“义务感”有关,其认为西方不仅代表着人类文明的巅峰,而且必须教化“野蛮和未开化的地区”。在这种理念下,西方一些人认为,“野蛮和未开化”的地区不仅不应被倾听,更不应被理解,而是应当被驯服、改变或征服。
我认为,西方必须适应正在形成的多极化趋势。有些国家会更快、更成功地适应这一趋势,受到的冲击和干扰也会更小,而有些国家则会尽可能长时间地抵制多极化的形成。西方要认识到:第一,安全是不可分割的;第二,安全、和平与繁荣是相互依存的;第三,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阻碍其他国家实现正当的发展愿望;第四,要摒弃文明优越论的伪装。第五,其历史上对差异采取的武力回应方式,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第六,差异并不意味着敌对。
中国会继续扮演“稳定器”
孙成昊:
多极化世界意味着各国要共同塑造国际秩序,而非个别国家主导,中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发挥作用。一是联合各方力量努力维护国际和平。例如中方提出并推动全球安全倡议,主张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寻求通过多边合作减少地区冲突和战略误判。二是促进全球发展。例如中方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为广大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了新的合作平台,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资、绿色经济转型等,中国可以为全球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三是推动文明互鉴与对话。例如中方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强调文明多样性的重要性,鼓励各国通过展开文化交流活动增进理解,而非陷入意识形态对抗的误区。
此次慕尼黑安全会议,中方派出不少官员和学者参加。面对一个多极化世界,中欧可以在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领域深化合作。传统安全方面,中欧可以共同支持联合国安理会主导的全球安全架构,加强维和行动合作;在地区冲突上保持对话,推动外交斡旋;在欧洲和亚太安全等议题上开展交流,防止地缘政治竞争升级。非传统安全方面,中欧可以在反恐、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公共卫生、气候安全等方面展开合作。此次慕安会尤其关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和由此可能带来的风险,中欧可以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规则,加强各国在伦理、安全标准上的协调等。
王义桅:
今年是二战结束八十周年,欧洲应汲取历史教训。地处欧亚大陆的两端,欧洲与中国因为越来越便利的交通和越来越发达的信息技术,距离被拉近,成为“邻居”,在经济上呈现出互利共生关系。欧洲不存在所谓“中国威胁”,中欧之间的问题是具体的、可谈判的,如电动汽车问题。从文明角度讲,欧洲与中国更有着共享价值:悠久的世俗多元文化,反对资本、技术的无序扩张等……从欧洲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欧携手带给世界又一选择。
鲍韶山:
中国对当今世界的主要贡献,首先在于其稳健的作风。中国行事有章法,因而具有可预测性,这有助于稳定局势。其次,中国秉持一种理念,即强调通过达成共识来解决争端和冲突。这意味着中国不会拿一些“解决方案”强加于人,而是更致力于将各方召集起来“谈一谈”,让解决方案从对话中产生。这意味着争端各方的利益都会顾及,而不是仅靠军事力量或经济胁迫而强迫别人接受。
中国会继续发挥“稳定器”的作用。在当前充满变数的环境中,这是最为重要的角色。中国将继续倡导和平共处原则,充当和平稳定的促进者而非榨取利益者。中国主要通过经济合作来实现这一目标,向全球南方国家提供相关专业知识、技术和市场,助力其发展。
时代在变,单极格局的终结已成为现实,这要求我们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地区和全球安全问题。因此,在多极化的新形势下,有必要就不可分割的安全这一核心问题展开新的讨论。中国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包括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是这一全球对话的重要组成部分。
感谢网友投稿51吃瓜来源,若有侵权,联系51吃瓜
0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照妖镜
点评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综合
最新
热度
发表评论
环球网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提问
+关注
发布新话题
广告合作
广告赞助
Ruby 镜像
RubyGems 镜像
Rails 视频教程
Rails Guides 中文版
Ruby on Rails 教程
首页
分类
目录
索引
我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