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最后一位红十四军战士吴九成,于2月11日5时10分在江苏逝世,享年111岁。
吴九成,1915年出生。16岁时报名参军,奋勇杀敌,表现突出,很快被提拔为红十四军一师二团机动队队长。他先后参加数十次战斗,右胸留下了敌人刺刀捅伤的伤痕。
>>报名参军
1915年,吴九成出生于江苏海安县曲塘镇李庄吴家舍,兄弟5人。童年时代,吴九成家贫如洗。1930年4月初的一天清晨,如皋贲家巷北边的一棵大皂荚树上高挂起巨幅标语,数十亩的广场四周红旗招展,鼓乐喧天,广场中央用几十张方桌搭起了司令台。红十四军成立大会正在举行,方圆几十里的老百姓扛着铁叉、钉耙,也有的拿着大刀,从四面八方蜂拥至会场。成立大会结束后,吴九成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了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时龄16岁。
吴九成参加红军后,领到一把砍马刀,经常参加部队的训练。因为为人谦和,聪明机智,战斗中奋勇杀敌,表现突出,他很快被提拔为红十四军一师二团机动队队长,担负保护首长安全、武器保管和战事应急预备等重任。
>>参加战斗
吴九成参加的第一次战斗,是1930年4月16日的二打老虎庄。军长何昆让排长带领战士迂回占领四五百米远的北侧高地,防止敌人绕道对我夹击。正在这时,手榴弹骤然炸响,敌人旋即出现,双方开始激烈的白刃战……当时吴九成正想向前冲,只觉得一股热流从胸口一直延伸到肚脐。也是这次战斗,吴九成老人右胸侧部留下一个伤口。
1930年秋,吴九成参加了“八三黄桥总暴动”。由于敌强我弱,再加上叛徒的出卖,导致暴动失败。中央军委决定,红十四军暂停活动,主要指挥员撤回上海和江西苏区。吴九成为躲避国民党的追捕,辗转逃亡多地,先后在靖江、上海学裁缝谋生。
1940年,新四军渡江北上东进如泰,苏北形势有了根本好转。1941年,离开11年的吴九成回到家乡。此后,吴九成夫妇来往在泰兴尹垛和岳父家泰县蒋垛之间,最后定居现在的姜堰区蒋垛镇。返乡后,吴九成积极投身抗战之中。他利用裁缝手艺,秘密地为新四军做军衣,还冒着生命危险为新四军送情报。
>>身份确认
新中国成立后,吴九成一直想寻找红十四军,多次向政府提出申请,但没有人证物证,他的红军身份一直无法确认。
2015年的一天,如皋红十四军研究会接待了吴九成一家。为了验证当年的历史,研究会副会长殷春泉陪同吴九成一起到如皋红十四军纪念馆,没想到吴九成的一个举动,让殷春泉惊呆了。在红十四军一师师长兼二团团长张世杰的遗像前,老人突然深深鞠躬:“张世杰团长,战士吴九成来看你啦!你在地下安息吧。”在如皋,吴九成老人讲到的许多史实都和历史记载的丝毫不差。
2016年8月,姜堰区人民政府发文,认定吴九成为红军失散人员。至此,吴九成也成了江苏省唯一健在的红十四军的幸存者。2016年10月,江苏省民政厅负责人专程赴泰州姜堰看望慰问吴九成,为他送上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章。
>>长寿之道
吴九成大儿媳妇缪秀兰表示,吴老身体状况好,没有三高,三餐规律,不挑食,睡眠更是没话说。他每天清晨5点多钟起床,稍微走动走动,大约7点左右吃早餐。早餐通常吃一些粥、饼和鸡蛋等。三餐之外,他更是把花生红枣牛奶当茶喝,夏天时老人还会学着年轻人喝一些可乐雪碧等。另外,老人压根没有失眠的困扰,夜里都是一觉睡到天亮,白天一有时间也是用来睡觉。
吴九成大儿子吴伯仁补充道,虽然从年轻起,父亲脾气有点暴,但从反面来说这也代表着他真诚、爽快、不记仇,心直口快。情绪及时发泄出去了,能让自身不受不良情绪的困扰。 据央视新闻、南通日报
感谢网友投稿51吃瓜来源,若有侵权,联系51吃瓜 |